华裔女导演的这8分钟看哭千万中国人!回家过年吧!
每逢佳节倍思亲,
中国人的传统就是过节一定要团圆,
无论天涯海角都要回家团聚。
但你有没有发现,
如今我们对回家过节的期待,
变得越来越少?
回家过节,
既要接受七姑八姨“发自灵魂”的拷问,
又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和父母发生口角......
往往不欢而散。
因此有些人宁愿自己孤独地留在大城市,
也不愿回家面对亲人。
小时候,我们总是期盼热闹、亲近,
现在,却害怕过分亲近而带来伤害。
今年有一部来自皮克斯的动画片,
不到8分钟,
就把这一问题刻画出来,
网友看完表示:
像是看到了自己的经历。
故事在一段音乐背景中开始:
“铛铛铛铛,铛铛铛铛......”
电视里传来节庆欢快的音乐,
老母亲跟以往一样,
在厨房里忙碌着。
揉面、摊成条、切成一小段......
她要准备包包子。
昨天儿子刚打电话来,
说今年过节不回家了。
只剩老夫妻俩过节,
这菜,就不用准备太多。
简单的两笼上炉蒸。
打开窗户,
夕阳西下,
看着怪伤感的。
屋子里老头就那样,
只知道看电视。
儿子在家里时,还能唠上两句,
现在变得更闷,
端上桌的俩包子,
他压根没细嚼,
一看手表,拎着包迅速出了门。
哎,这家还像是家吗!
即使如此,
老母亲独自面对空荡荡的家,
还是要把包子吃完。
她多希望有人陪着一起吃饭啊,
丈夫、朋友,不管什么人,
总之,
过节就是图个热闹团圆,
否则要过节做什么?
不过她的愿望居然成真了。
当她差点把最后一个包子送入口时,
包子竟变成人的模样。
她被吓得两眼睁得老大。
这是个什么怪物,
从她嘴里跳出来后便嗷嗷大哭。
她有点儿害怕,
却又渴望亲近。
她缓缓跑上桌子细看,
小包子打了个喷嚏,
接着长出手脚,
连小表情也好可爱。
把他捧在手心,
他便哇哇大笑起来。
这是上天派来的小天使吧,
不管怎样,
老母亲决定无微不至地照顾小包子。
小包子很贪玩,
一下地就四处乱跑,
很快地,他磕到了小脑袋。
这可吓坏了老母亲,
她急忙捧回小包子,
这儿揉揉,那里搓搓,
弄疼了没有啊?
现在好多了没?
快点把药吃了,
很快就没事了......
他俩就像相依为命的母子。
老母亲每日会为小包子量身高,
感受着相互陪伴中,
与日俱增的温暖;
一起到市场上去买菜,
分享蔬菜特有的清香......
小包子想吃零食时,
老母亲也是尽量配合,
你一口,我一口,
然后一起坐着公车回家......
但日子永远不会是期望中的波澜平静。
小包子越长越大,
开始有自己的想法,
想要自己的世界。
看着小伙伴们玩足球,
他会被吸引住,跑过去参与,
然而总被老母亲一把抱起,
乖乖回家去。
这就是过度的保护欲吗?
我有自己的世界,
我渴望去探索,去发现,
即便受了伤,也心甘情愿。
世上哪有陪伴长久的亲子关系呢?
老母亲依旧没给小包子自由。
小包子一偷跑出去玩,
就会受到老母亲的阻止。
那天他又在广场上,
在好朋友众目睽睽下,
被老母亲带回了家。
“一切都是为你好”,
这话成了家长满足控制欲的借口,
孩子们不是一个完整个体,
更像是陪伴自己的一件物品,
永远要备受控制,不离视线。
这一次,小包子真的生气了。
他避开老母亲想要为他擦拭的
因踢足球被蹭得发黑的小脸,
以往最爱的零食,
也无法让他消气。
他开始爱喝大人们爱喝的
碳酸饮料;
房间的门要关着,
“没有允许,
谁都不能擅自进入。”
然而老母亲不懂尊重他的私人空间,
没有敲门就闯入,
正好碰上小包子跟好朋友聊电话正欢。
他气得火气大冒,
一把把房门锁上。
每个人一生要学会三次意义上的离开母亲:
一次是出生,离开母亲的身体;
一次是青春期,离开母亲的照顾;
最后一次是生离死别,真正告别她,
独自生活在世上。
但也请父母尊重逐渐长大的我们,
爱如果来得太热烈,
只会把我们彼此烧伤,
把我们隔得越来越远。
终于,小包子撇下一个人用晚餐的老母亲,
搭上小伙伴成长的汽车,
当回来那一刻,
小包子更带来了让老母亲震惊的
儿媳妇。
那颗闪亮的鸽子蛋大的钻石,
在老母亲心里,
是孩子成人,
即将脱离自己的体现,
可她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。
“附属品”真的要离开吗?
她冲着小包子大喊:
“你离开了,
那我怎么办?”
这个场景,让人想起龙应台《目送》里的一句话:
“所谓父女母子一场,只不过意味着,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。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,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,而且,他用背影告诉你:不必追。”
一些父母,
会默默地看着孩子的背影,
带着眷恋和祝福,
希望他走得更好。
但不免另一些父母做法极端,
对孩子千般阻拦,
最后不是导致孩子更加叛逆,
便是自己伤害孩子。
老母亲更像是后者,
她“碰”的一声,
迅速堵住了小包子要离开的门,
然后悲剧开始了:
她把小包子吞回肚子。
老母亲后悔地哭了,
这哭泣延伸到了梦外,
原来,
这个有点暴力血腥的结局,
只是一场梦。
此时的房门开了,
父亲把孩子推进房间。
泪眼朦胧中,
她发现梦中的小包子,
就是自己家的孩子。
团圆节日里,
孩子究竟是回来了。
她有点生气,
大概是气孩子差点不回家,
看了孩子一眼,
又背对着他躺下。
突然间他们角色好像发生对调,
轮到她像小孩子一样闹脾气,
而由她的孩子,扮演大人角色来哄她。
孩子拿出了带回家的小零食,
跟老母亲和解了。
就像小时候,
在公车上一样吃起来,
只不过这次,
是儿子买给老母亲的。
晚饭前一家人一起包饺子,
孩子手笨,包得歪歪斜斜,
倒是儿媳妇很聪明,
老母亲一教,
便心领神会。
自己这手艺,
当年也是婆婆教给的……
这部又萌又暖又真实的动画,
是华裔女导演石之予从2015年开始创作,
属于皮克斯首部关于中国的动画短片。
《包宝宝》
石之予在中国出生,
2岁便跟父母移居加拿大,
受中国传统的影响,
她是在中国父母式教育:
“含在嘴里怕化了,
捧在手里怕摔了”
的观念中长大。
小时候她很爱玩,
妈妈常常对她说:
“有时候真恨不得把你塞回我的肚子里去。”
这便成为她创作中国动画的主要灵感来源。
当然,导演的灵感无处不在。
片中的音乐就是妥妥的中国音乐,
老母亲的模样,
是普通大众母亲的样子;
片中的广场太极,
也是中国特色。
还有圆木方桌,家里福字摆设,
据导演说,
这一桌子满满的菜,
是自己最爱的川菜。
为画贯穿片头片尾,
寓意传承的“包包子”动作,
导演带着团队走访唐人街,
边研究,
边吃了不少包子。
还特意请出妈妈为他们展示技巧,
画细致的包子褶子,
甚至画出了漫画教程。
正是这些对中国文化复杂的爱,
石之予把它们汇成一部动画短片,
还原小时候母亲的话,
温暖,却又引人深思:
爱本没有错,
过分的爱却会伤人。
你们总是怪我不常回家,
其实,
是你们把我越推越远。
想让爱能细水长流,
你我都需要学会克制。
欢迎转发点赞
转载联系授权
大家都在看
来源/学习公社、寻匠之美 图片来源动画《包宝宝》和网络
编辑/任婕
美编/李凌霄